电话:400-691-2018
“已完成防护设备安装,我命令开始转体施工!”今日凌晨0时07分,随着工程总指挥一声令下,京雄城际铁路跨津保铁路连续梁转体施工正式启动。绿色激光标志线在球铰坐标盘上缓缓移动,头顶30米高的铁路桥开始逆时针慢慢转体。1时20分,转体顺利结束,全程仅用时73分钟。
据介绍,京雄城际铁路跨津保铁路连续梁施工采用(48+80+48)米旁位支架大节段现浇+墩底逆时针转体工法,转体梁长78米,转体重量4444吨,转体角度62°32′。转体完成后,中跨合龙段采用“钢壳法”施工,以有效避免施工风险,保证铁路营运线安全。此次桥梁转体施工首次形成了系统性的高速铁路连续梁墩底转体设计、施工质量控制专项标准。在连续梁转体施工中以智能化为支撑,突出BIM技术应用,通过BIM+IOT模型,广泛集成现场视频监控、转速监测、应力监测、风速监测、温度检测等数据对转体施工进行碰撞检查、虚拟转体和三维可视化交底,将转体时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系统事前预判,确保施工一次成优。BIM施工监控系统在连续梁转体中,实时进行全方位监控,温度、风速、应力应变等,事无巨细一一观测。“比如转体时桥上达到六级风速,就要停止转体施工。”此次转体施工已在前一晚进行了8°的转体测试,所以今天凌晨的转体角度是54°32′,基本上是一分钟转一度。
紧张的转体前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一列津保线高铁从两座待转体大桥中间快速穿过。桥墩上,等待合拢的桥面像手臂一样向两侧伸展开来。此次转体施工主跨长度78米,它们将利用凌晨1小时58分的窗口期“转身”。转体开始后,它们将在下方球铰的拉动下,在底座转盘上缓缓转动近60度,对接在一起,通过接下来的合拢工程“握手”,完成跨越津保铁路的任务。
从航拍镜头中,可以看到,两个桥面合拢处已几乎连为一体,对接成功。全程仅用时73分钟。
在这个技术爆炸的时代,国家与国家间的比拼,更多地指向了高精尖技术的研发。而从零开始的中国,追赶至今已经创造出了无数的奇迹,从国内第一到各种世界第一,这样的速度让国外的科研人员佩服不已。身为中国人,我们必然为祖国的强大感到自豪。